山川网:开篇先说一句,本文中涉及宏观经济的概念和定义较多。对于经济学科基础较薄弱的读者而言,会感到有些吃力。但是如果能够完整阅读并充分理解,对于以后阅读和掌握区域财政相关资讯信息会有很大帮助。通过引用界面整理发布的一份关于全国各省级行政区最新的财政自给率数据,今天和大家普及一下关于地方财政收入和财政自给率的一些基本知识。
现有预算体系中,各级政府必须制定四项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其中,中央地方财政分配关系主要体现在一般公共预算上。所以今天,我们重点介绍的也是关于“公共预算”的相关知识。我们按照概念由大到小,由广义到狭义的顺序给大家进行一下知识点扫盲。
公共预算:预算编制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共部门收支进行测算和计划的活动,之所以称之为“预算”,其实是相对于“决算”而言的。公共预算的过程分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决算。预算执行由本级财政部门负责,包括收入执行,支出资金拨付和预算调整三个环节。决算是对预算结果的总结和评价,目的是为了集中反映预算活动的基本情况和政府绩效,为编制新的预算提供参考。
一般公共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中央一般预算: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包括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下同)的预算和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转移支付预算。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中央本级收入和地方向中央的上缴收入。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包括中央本级支出、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
地方一般预算(大口径):按现行分税制和转移支付财制度,地方一般预算可分为大口径与小口径之别。其中大口径地方一般预算,实际上包括两大部分,即地方本级收入和转移性支付收入。一般出现在各级政府年度预、决算当中。
地方一般预算(小口径):按现行分税制和转移支付财制度,地方一般预算可分为大口径与小口径之别。仅仅是地方政府本级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之和,未涵盖转移支付相关收入。一般出现在各级政府公布的月度财政收支数据中。
转移支付:又称无偿支出,它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是二级分配的一种手段,是一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和解决贫富差距的财务方法。
无论对于中央还是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都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其来源大致可以分为:
(1)工商税收。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专项调节税、个人所得税、证券交易税、遗产税、土地增值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屠宰税、资源税、印花税等;
(2)关税;
(3)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
(4)企业所得税;
(5)国有企业上缴利润;
(6)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
(7)债务收入,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向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借款收入、国库券收入等;
(8)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
(9)其它收入,包括事业收入、外事服务收入、中外合资企业其它收入等;
(10)预算调剂收入,包括税收返还收入、上年结余收入、调入资金等;
(11)企业所得税退税,指企业按“先征后退”政策所退的所得税;
(12)罚没收入;
(13)行政性收费收入。
大家也可以发现,虽然上文中提到的来源很多,但最重要的自然还是税收部分。而目前国内现行的税务基本法则,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1993年实行的分税制。即指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的基础上,主要按税收来划分各级政府的预算收入,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负有明确的平衡责任,各级次间和地区间的差别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进行调节。
分税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一是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二是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三是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四是预算编制与资金调度。其中后面的三项,都和今天我们讲到的公共预算和财政收入关系重大。
正是先有了日常我们说的国税和地税的分税制度在先,才有了后面的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分割,继而又有了中央政府为了均衡全国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均衡,进行财政转移制度(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中有贫有富,通过把富裕亲戚的钱转给贫困的亲戚,从而实现先富带动后富的目标)。
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预算收入分为固定收入和分享收入(亦称分成收入)。固定收入指固定为各级财政的预算收入,由中央固定收入和地方固定收入构成;共享收入按各级财政的财力情况按比例或其它方法进行分配。具体划分如下:
中央固定收入:包括关税以及海关代征的消费税和增值税;海洋石油资源税;消费税;中央所得税;中央企业上缴利润;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等集中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等。
地方固定收入:包括营业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及保险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不含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地方企业上缴利润;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
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包括增值税;证券交易税;海洋石油资源以外的资源税等。
以上概念基本熟悉了,接下来就可以理解财政自给率的计算方式了:财政自给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本级税收+非税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按照这样计算公式,最终可以得出全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2017年财政自给率数据:
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出台后,进一步对于现行的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了改革。相比过去简单的按照东、中、西地区确定比例,新规定进一步根据不同省份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分类分档”的五档中央转移支付新规定。
按照新规,全国省份被划分为以下五档:
注:本文综合整理界面新闻、宏观经济相关词条百科而成。